发布日期:2025-06-25 18:50 点击次数:122
1468年农历七月初三,京城紫禁城的文华门前,百余名文武官员纷纷跪地,泣不成声,哀嚎之声震动了整个宫殿。此情此景,标志着明朝官员们采取的极端手段之一——“哭谏”。这些官员中,魏国公徐俌代表了贵族阶层,礼部尚书姚夔代表了文官群体,而魏元则是言官的代表人物。在长达六个小时的激烈“君臣斗法”后,明宪宗朱见深最终答应了百官的请求,同意慈懿皇太后与明英宗一同葬入裕陵。
慈懿皇太后,原名钱氏,曾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尽管帝后合葬的礼制早已明确,为什么官员们仍要以如此极端的方式表达强烈的不满?究竟是钱氏做了什么,才引发了众多官员的愤怒和声援?
钱氏来自一个显赫的家族,她的曾祖父钱整曾追随燕王朱棣起兵,因战功显赫而获得了世袭官职。她的父亲钱贵也曾随朱棣、朱瞻基参与北伐,凭借勇猛的战功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1441年,太皇太后张氏下令选拔皇后,要求从全国各地挑选出一位容貌端庄、性情温和、谦逊有礼的女子。经过一年层层筛选,钱氏最终脱颖而出,在太皇太后的最终面试中被选为明英宗的皇后。
展开剩余78%1442年,张太后指派重臣迎娶钱氏,整个迎娶过程格外隆重。年仅16岁的钱氏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着华丽的服饰,在百官和宫女们的注目下,从大明门进入紫禁城,经过一系列宫门,最终成了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钱氏的迎娶,是张太后为孙子朱祁镇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几个月后张太后去世,而精心挑选的钱氏并没有让她失望。
尽管婚姻由祖母指婚,但朱祁镇与钱氏感情深厚。为了表达对妻子的宠爱,他曾打算为钱氏家族提升官职和爵位。然而,钱皇后婉拒了这一提议,表示自己不希望借皇后之位让家族得以荣宠。她的谦逊使英宗更加尊敬她。
作为皇后,钱氏深知延续子嗣的重要性,尽管英宗宠爱其他妃嫔,她依然未能怀上孩子。三年过去,英宗的其他妃子陆续怀孕,其中周贵妃在1447年为英宗生下了长子朱见深。然而,尽管如此,英宗并没有废除钱皇后之位,也没有立朱见深为太子,这体现出他对钱皇后的深厚感情及她未来能为自己生育继承人的期望。
然而,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瓦剌俘虏,朝廷陷入了极度混乱。得知丈夫被俘,钱皇后立即用家中所有财物试图赎回英宗,但由于瓦剌贪婪,英宗最终被废除,皇位转交给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成为明代宗。此时,钱皇后的处境变得十分凄凉,她不仅失去了丈夫,还被迫迁居到冷清的仁寿宫,孤独度日。
尽管如此,钱皇后心中依旧默默祈求丈夫的归来。她每日跪地祷告,忍受着严寒与潮湿的环境,长期的苦痛导致她一条腿坏死,眼睛也因此失明。她的痛苦无人知晓,唯有自己在寂静的宫殿中,泪水代表着无尽的思念与悔恼。
到了1450年,瓦剌领袖决定释放英宗,将他送回京城。然而,英宗回到京城后,却被安置在“南宫”,和钱皇后一同过着孤独的生活。尽管钱皇后身体受损,但英宗依然视她如宝,夫妻二人一起共度艰难岁月。
此时,宫廷内外权力的斗争愈演愈烈,明代宗希望确保自己的子嗣能够继位,而太监们开始挑拨离间,鼓动他废除钱皇后的地位,支持周贵妃登上皇后宝座。然而,英宗深知钱皇后的忠诚与爱护,始终坚定捍卫她的地位。最终,钱皇后依然保持着皇后身份,并为她争取到了应有的尊荣。
1464年,英宗临终时将遗愿托付给太子朱见深,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希望钱皇后能与他同葬。英宗去世后,尽管明宪宗面临巨大压力,但他最终遵从父亲的遗愿,让钱皇太后与英宗一同葬入裕陵。
然而,周贵妃对这一安排不满,认为钱皇后不仅无子嗣,而且身患残疾,无法胜任太后的身份。为此,朝中的大臣们再次为钱皇后辩护,最终使得她获得了“慈懿皇太后”的尊号。尽管周贵妃心中充满怨恨,但她最终无力改变这一结局。
1468年,明英宗去世四年后,慈懿皇太后去世,宪宗决定为她另选墓地,这一举动引起了百官的强烈反对。于是,官员们再次通过“哭谏”的方式迫使宪宗改变决定,最终,钱皇太后的愿望得以实现,她与英宗合葬的愿望终于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发布于:天津市
Powered by 泛亚·电竞官方入口能赢钱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